水荒年年惡化 政策長期失衡 台灣如何留住水? 來賓 李根政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來賓: 1900-1930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鴻源 1930-2000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鴻源 地球公民執行長 李根政 屏科大水資源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 丁澈士 台灣水庫淤積問題嚴重 不適宜再加蓋水庫? 水庫問題多 為什麼政府一直想增加新水庫? 水庫 攔河堰 人工湖 都不是增加水源的好方法? 除了蓋水庫 還能如何開源節流? 把蓋水庫的錢 拿來做其他水資源的開發 更能發揮效果? 長期以來 政府水資源政策 問題出在哪裡? Tags: 有話好說環境議題社會民生經濟議題總統的12件囧事新聞分類: 環境土地 There are 4 Comments 由 匿名 (未驗證) 在 2011/06/15 12:07 發表 這集看得好感動又感慨, 因為我從八八水災以來到現在長期一直收看, 李根政先生,丁澈士先生,李鴻源先生還有其他學者專家已經無數次上來有話好說不斷地論述,一次一次加深烙印在我心內, 但覺得中央好像麻木, 中央似乎都不看公視, 民眾也不看公視, 國會議員民代也不看公視,恐怕從上到下都是理盲又濫情,民粹化,不知道在怕什麼, 希望藍綠有共識為台灣生出的永續計畫,國家整體思維無矛盾的計畫, 在不做, 我都要暈倒了, 動作實在太慢了... 由 balance (未驗證) 在 2011/06/16 10:39 發表 水利政策確實如李主委所說,「漲水價」是一種手段,用這種手段可以加速推動節約用水、建立節水概念;但用這種手段,所有面對選舉的政治團體,必然會瞻前顧後。執政的權力,是由多數選民透過選舉授予的。一般民眾所在乎的是:1.是否有水用,2.水價是否變貴。因此,任何執政者在漲水、電、油價格時,都要考量很有魄力的「漲價」,是否會使其最終因此失掉顯現魄力的權力。主委已是執政團隊之一員,對於農民抽地下水的看法也似乎有了包袱,其實農漁養殖業抽地下水是不是會造成地層下陷?在科學實證之前,看看林邊佳冬的狀況即可知。李執行長評論「搞工程人員喜歡建水庫」這一點,似乎認為「水利工程」的範圍只在「新建」水庫;顯然把「工程」的範圍看小了一點,或是對「工程」有主觀的厭惡。任何節水、回收淨化水、取用伏流水、清淤(用最簡單的算術,就可知道這才是天方夜譚,李主委說了實話)、或生態營造都靠工程去執行,它絕對不只是「新建」什麼東西而已。重點應擺在「一般大多數人」的概念;政府的權力來自一般人,所以請學者和生態環保團體要把「影響的對象」搞清楚,多多宣導「水價應回歸真正的成本價」。大多數「一般人」都有共識之前,要去鞭策執政者及國會(不管藍綠)有魄力的去調整水價,不啻緣木求魚。 由 balance (未驗證) 在 2011/06/16 13:22 發表 水利政策確實如李主委所說,「漲水價」是一種手段,用這種手段可以加速推動節約用水、建立節水概念;但用這種手段,所有面對選舉的政治團體,必然會瞻前顧後。執政的權力,是由多數選民透過選舉授予的。一般民眾所在乎的是:1.是否有水用,2.水價是否變貴。因此,任何執政者在漲水、電、油價格時,都要考量很有魄力的「漲價」,是否會使其最終因此失掉顯現魄力的權力。主委已是執政團隊之一員,對於農民抽地下水的看法也似乎有了包袱,其實農漁養殖業抽地下水是不是會造成地層下陷?在科學實證之前,看看林邊佳冬的狀況即可知。李執行長評論「搞工程人員喜歡建水庫」這一點,似乎認為「水利工程」的範圍只在「新建」水庫;顯然把「工程」的範圍看小了一點,或是對「工程」有主觀的厭惡。任何節水、回收淨化水、取用伏流水、清淤(用最簡單的算術,就可知道這才是天方夜譚,李主委說了實話)、或生態營造都靠工程去執行,它絕對不只是「新建」什麼東西而已。重點應擺在「一般大多數人」的概念;政府的權力來自一般人,所以請學者和生態環保團體要把「影響的對象」搞清楚,多多宣導「水價應回歸真正的成本價」。大多數「一般人」都有共識之前,要去鞭策執政者及國會(不管藍綠)有魄力的去調整水價,不啻緣木求魚。 由 balance (未驗證) 在 2011/06/17 10:51 發表 水利政策確實如李主委所說,「漲水價」是一種手段,用這種手段可以加速推動節約用水、建立節水概念;但用這種手段,所有面對選舉的政治團體,必然會瞻前顧後。執政的權力,是由多數選民透過選舉授予的。一般民眾所在乎的是:1.是否有水用,2.水價是否變貴。因此,任何執政者在漲水、電、油價格時,都要考量很有魄力的「漲價」,是否會使其最終因此失掉顯現魄力的權力。主委已是執政團隊之一員,對於農民抽地下水的看法也似乎有了包袱,其實農漁養殖業抽地下水是不是會造成地層下陷?在科學實證之前,看看林邊佳冬的狀況即可知。李執行長評論「搞工程人員喜歡建水庫」這一點,似乎認為「水利工程」的範圍只在「新建」水庫;顯然把「工程」的範圍看小了一點,或是對「工程」有主觀的厭惡。任何節水、回收淨化水、取用伏流水、清淤(用最簡單的算術,就可知道這才是天方夜譚,李主委說了實話)、或生態營造都靠工程去執行,它絕對不只是「新建」什麼東西而已。重點應擺在「一般大多數人」的概念;政府的權力來自一般人,所以請學者和生態環保團體要把「影響的對象」搞清楚,多多宣導「水價應回歸真正的成本價」。大多數「一般人」都有共識之前,要去鞭策執政者及國會(不管藍綠)有魄力的去調整水價,不啻緣木求魚。
由 匿名 (未驗證) 在 2011/06/15 12:07 發表 這集看得好感動又感慨, 因為我從八八水災以來到現在長期一直收看, 李根政先生,丁澈士先生,李鴻源先生還有其他學者專家已經無數次上來有話好說不斷地論述,一次一次加深烙印在我心內, 但覺得中央好像麻木, 中央似乎都不看公視, 民眾也不看公視, 國會議員民代也不看公視,恐怕從上到下都是理盲又濫情,民粹化,不知道在怕什麼, 希望藍綠有共識為台灣生出的永續計畫,國家整體思維無矛盾的計畫, 在不做, 我都要暈倒了, 動作實在太慢了...
由 balance (未驗證) 在 2011/06/16 10:39 發表 水利政策確實如李主委所說,「漲水價」是一種手段,用這種手段可以加速推動節約用水、建立節水概念;但用這種手段,所有面對選舉的政治團體,必然會瞻前顧後。執政的權力,是由多數選民透過選舉授予的。一般民眾所在乎的是:1.是否有水用,2.水價是否變貴。因此,任何執政者在漲水、電、油價格時,都要考量很有魄力的「漲價」,是否會使其最終因此失掉顯現魄力的權力。主委已是執政團隊之一員,對於農民抽地下水的看法也似乎有了包袱,其實農漁養殖業抽地下水是不是會造成地層下陷?在科學實證之前,看看林邊佳冬的狀況即可知。李執行長評論「搞工程人員喜歡建水庫」這一點,似乎認為「水利工程」的範圍只在「新建」水庫;顯然把「工程」的範圍看小了一點,或是對「工程」有主觀的厭惡。任何節水、回收淨化水、取用伏流水、清淤(用最簡單的算術,就可知道這才是天方夜譚,李主委說了實話)、或生態營造都靠工程去執行,它絕對不只是「新建」什麼東西而已。重點應擺在「一般大多數人」的概念;政府的權力來自一般人,所以請學者和生態環保團體要把「影響的對象」搞清楚,多多宣導「水價應回歸真正的成本價」。大多數「一般人」都有共識之前,要去鞭策執政者及國會(不管藍綠)有魄力的去調整水價,不啻緣木求魚。
由 balance (未驗證) 在 2011/06/16 13:22 發表 水利政策確實如李主委所說,「漲水價」是一種手段,用這種手段可以加速推動節約用水、建立節水概念;但用這種手段,所有面對選舉的政治團體,必然會瞻前顧後。執政的權力,是由多數選民透過選舉授予的。一般民眾所在乎的是:1.是否有水用,2.水價是否變貴。因此,任何執政者在漲水、電、油價格時,都要考量很有魄力的「漲價」,是否會使其最終因此失掉顯現魄力的權力。主委已是執政團隊之一員,對於農民抽地下水的看法也似乎有了包袱,其實農漁養殖業抽地下水是不是會造成地層下陷?在科學實證之前,看看林邊佳冬的狀況即可知。李執行長評論「搞工程人員喜歡建水庫」這一點,似乎認為「水利工程」的範圍只在「新建」水庫;顯然把「工程」的範圍看小了一點,或是對「工程」有主觀的厭惡。任何節水、回收淨化水、取用伏流水、清淤(用最簡單的算術,就可知道這才是天方夜譚,李主委說了實話)、或生態營造都靠工程去執行,它絕對不只是「新建」什麼東西而已。重點應擺在「一般大多數人」的概念;政府的權力來自一般人,所以請學者和生態環保團體要把「影響的對象」搞清楚,多多宣導「水價應回歸真正的成本價」。大多數「一般人」都有共識之前,要去鞭策執政者及國會(不管藍綠)有魄力的去調整水價,不啻緣木求魚。
由 balance (未驗證) 在 2011/06/17 10:51 發表 水利政策確實如李主委所說,「漲水價」是一種手段,用這種手段可以加速推動節約用水、建立節水概念;但用這種手段,所有面對選舉的政治團體,必然會瞻前顧後。執政的權力,是由多數選民透過選舉授予的。一般民眾所在乎的是:1.是否有水用,2.水價是否變貴。因此,任何執政者在漲水、電、油價格時,都要考量很有魄力的「漲價」,是否會使其最終因此失掉顯現魄力的權力。主委已是執政團隊之一員,對於農民抽地下水的看法也似乎有了包袱,其實農漁養殖業抽地下水是不是會造成地層下陷?在科學實證之前,看看林邊佳冬的狀況即可知。李執行長評論「搞工程人員喜歡建水庫」這一點,似乎認為「水利工程」的範圍只在「新建」水庫;顯然把「工程」的範圍看小了一點,或是對「工程」有主觀的厭惡。任何節水、回收淨化水、取用伏流水、清淤(用最簡單的算術,就可知道這才是天方夜譚,李主委說了實話)、或生態營造都靠工程去執行,它絕對不只是「新建」什麼東西而已。重點應擺在「一般大多數人」的概念;政府的權力來自一般人,所以請學者和生態環保團體要把「影響的對象」搞清楚,多多宣導「水價應回歸真正的成本價」。大多數「一般人」都有共識之前,要去鞭策執政者及國會(不管藍綠)有魄力的去調整水價,不啻緣木求魚。
There are 4 Comments
這集看得好感動又感慨, 因為我從八八水災以來到現在長期一直收看, 李根政先生,丁澈士先生,李鴻源先生還有其他學者專家已經無數次上來有話好說不斷地論述,一次一次加深烙印在我心內, 但覺得中央好像麻木, 中央似乎都不看公視, 民眾也不看公視, 國會議員民代也不看公視,恐怕從上到下都是理盲又濫情,民粹化,不知道在怕什麼, 希望藍綠有共識為台灣生出的永續計畫,國家整體思維無矛盾的計畫, 在不做, 我都要暈倒了, 動作實在太慢了...
水利政策確實如李主委所說,「漲水價」是一種手段,用這種手段可以加速推動節約用水、建立節水概念;但用這種手段,所有面對選舉的政治團體,必然會瞻前顧後。執政的權力,是由多數選民透過選舉授予的。一般民眾所在乎的是:1.是否有水用,2.水價是否變貴。因此,任何執政者在漲水、電、油價格時,都要考量很有魄力的「漲價」,是否會使其最終因此失掉顯現魄力的權力。主委已是執政團隊之一員,對於農民抽地下水的看法也似乎有了包袱,其實農漁養殖業抽地下水是不是會造成地層下陷?在科學實證之前,看看林邊佳冬的狀況即可知。李執行長評論「搞工程人員喜歡建水庫」這一點,似乎認為「水利工程」的範圍只在「新建」水庫;顯然把「工程」的範圍看小了一點,或是對「工程」有主觀的厭惡。任何節水、回收淨化水、取用伏流水、清淤(用最簡單的算術,就可知道這才是天方夜譚,李主委說了實話)、或生態營造都靠工程去執行,它絕對不只是「新建」什麼東西而已。重點應擺在「一般大多數人」的概念;政府的權力來自一般人,所以請學者和生態環保團體要把「影響的對象」搞清楚,多多宣導「水價應回歸真正的成本價」。大多數「一般人」都有共識之前,要去鞭策執政者及國會(不管藍綠)有魄力的去調整水價,不啻緣木求魚。
水利政策確實如李主委所說,「漲水價」是一種手段,用這種手段可以加速推動節約用水、建立節水概念;但用這種手段,所有面對選舉的政治團體,必然會瞻前顧後。執政的權力,是由多數選民透過選舉授予的。一般民眾所在乎的是:1.是否有水用,2.水價是否變貴。因此,任何執政者在漲水、電、油價格時,都要考量很有魄力的「漲價」,是否會使其最終因此失掉顯現魄力的權力。主委已是執政團隊之一員,對於農民抽地下水的看法也似乎有了包袱,其實農漁養殖業抽地下水是不是會造成地層下陷?在科學實證之前,看看林邊佳冬的狀況即可知。李執行長評論「搞工程人員喜歡建水庫」這一點,似乎認為「水利工程」的範圍只在「新建」水庫;顯然把「工程」的範圍看小了一點,或是對「工程」有主觀的厭惡。任何節水、回收淨化水、取用伏流水、清淤(用最簡單的算術,就可知道這才是天方夜譚,李主委說了實話)、或生態營造都靠工程去執行,它絕對不只是「新建」什麼東西而已。重點應擺在「一般大多數人」的概念;政府的權力來自一般人,所以請學者和生態環保團體要把「影響的對象」搞清楚,多多宣導「水價應回歸真正的成本價」。大多數「一般人」都有共識之前,要去鞭策執政者及國會(不管藍綠)有魄力的去調整水價,不啻緣木求魚。
水利政策確實如李主委所說,「漲水價」是一種手段,用這種手段可以加速推動節約用水、建立節水概念;但用這種手段,所有面對選舉的政治團體,必然會瞻前顧後。執政的權力,是由多數選民透過選舉授予的。一般民眾所在乎的是:1.是否有水用,2.水價是否變貴。因此,任何執政者在漲水、電、油價格時,都要考量很有魄力的「漲價」,是否會使其最終因此失掉顯現魄力的權力。主委已是執政團隊之一員,對於農民抽地下水的看法也似乎有了包袱,其實農漁養殖業抽地下水是不是會造成地層下陷?在科學實證之前,看看林邊佳冬的狀況即可知。李執行長評論「搞工程人員喜歡建水庫」這一點,似乎認為「水利工程」的範圍只在「新建」水庫;顯然把「工程」的範圍看小了一點,或是對「工程」有主觀的厭惡。任何節水、回收淨化水、取用伏流水、清淤(用最簡單的算術,就可知道這才是天方夜譚,李主委說了實話)、或生態營造都靠工程去執行,它絕對不只是「新建」什麼東西而已。重點應擺在「一般大多數人」的概念;政府的權力來自一般人,所以請學者和生態環保團體要把「影響的對象」搞清楚,多多宣導「水價應回歸真正的成本價」。大多數「一般人」都有共識之前,要去鞭策執政者及國會(不管藍綠)有魄力的去調整水價,不啻緣木求魚。